招生项目

本科项目

本科项目

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增设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本科)。本专业源于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1983年设立的国际经济合作专业,结合传统优势和现代经济发展新需求,是高度国际化、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国际发展视野、精通国际经济与发展理论、拥有卓越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层次、国际化、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拥有丰富的国际化师资和学术资源,强调多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并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毕业生将能胜任于国家部委、省市县级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内外大型跨国企业、咨询机构等相关工作岗位,尤其在涉外经济领域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以经济学为导引,旨在教授多学科融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证建模检验、“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方法,着重培养跨学科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理论素养、国际发展战略思维与风险应对意识、国际谈判与沟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了解国际发展合作的学科范畴,熟悉掌握经济与贸易知识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应用。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将培养具有较高的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理论素养,国际意识与战略思维,国际谈判与国际沟通能力,可立足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服务中国经济发展,能够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涉外机构、大众传媒、大型国企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国际发展领域的战略研究、政策咨询、外交外事管理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一)知识要求

注重通识教育,培养科学素养,提升社会责任感;熟悉自然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熟悉国际发展相关知识,铸牢扎实语言功底。

    1.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中国国情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具备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意识和准备。

    2.能够掌握道德修养、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通识教育类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夯实国际经济发展合作领域的知识储备,以经济学为基础,融会贯通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发展学的知识,强调学科交叉,提升跨学科素养,并能运用这些交叉学科知识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4.在英语基础上,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门第二外语(例如法语、西班牙语)进行有效专业交流。

(二)能力要求

培养信息检索能力、量化建模能力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1.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用于调研、研究分析和实务操作,并初步具备跟踪国际研究前沿的能力。

    2.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就专业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具备一定的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素质要求

提升国际视野及职业能力素养,培养团队意识,注重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1.具有国际视野,掌握跨文化沟通的基本要领和规范,能够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

    2.熟悉国际规则,了解政府部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尤其是我国大型驻外企业)等部门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并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

    3.具有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同时能够发挥个人领导力,组织协调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4.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课程并重,在实践中创新,在科研中拓展。


三、培养特色

本专业的学生培养机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色:

(一)学科交叉,强调全球视野

设置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课程体系,同步探索实施多种联合培养模式,如国内国际“3+1”模式、学分互认,建立高起点合作培养机制。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及专家授课、开设专题讲座、举办学术报告、合作指导学生,使学生紧跟学术前沿,拓展国际视野,尽早建立国际学术联系。充分利用学校与学院资源,与国际知名高校及国际组织交流合作,带领学生参与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及国际经贸外交会议。

(二)国际化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建立“中文+英文”授课体系,加强教学环节创新,注重实践型教学:一是有三分之一专业课采用沉浸式英文授课方式(语言训练+专业探讨),并大力支持学生修读第二外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日语);二是通过模拟联合国会议、模拟对外援助“全过程”实施流程、模拟国际法庭等教学环节的设置,锻炼国际谈判技能、培养精英学生;三是为学生国内国际深造提供精准性指导(学校选择、简历制作、导师推荐、笔试面试演练等),提供去我国发展合作政策部门(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国合署等)和大型企业(中国建筑等)的参观机会,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四是鼓励学生参与学院每年承办的暑期商务部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培训班,推荐到国际组织、大型中国驻外企业等实习,培养实战经验。

(三)双选导师制,本-硕-博联动培养

学院通过学术讲座、开放式论坛等形式,促进学生全面了解不同教师的研究特色,通过双向互选为每位学生配备1-2名导师,按照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特长,有序开展本-硕-博“贯通-融合”培养(课程方案制定、定期组会汇报、假期调研实践、科研项目训练等)。


四、修业年限

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根据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实行3-6年弹性学制,学生可提前1年或延长2年毕业。


五、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达到毕业学分要求,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应用经济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咨询电话:

13716500785(谢老师)

13683613860(黄老师)